“襄”当给力!

时间:2024-02-29 15:41 来源:湖北发布
  • 微信
  • QQ空间
  • 微博
  • QQ好友

2月—3月,湖北举行“奋战开门红 市长话经济”系列新闻发布会,湖北的17位市(州)长介绍当地奋战“开门红”的情况。

640_wx_fmt=jpeg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

2月27日,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举行,襄阳市委副书记、市长王太晖介绍,襄阳经济总量连续两年位居中部非省会城市第1位,襄阳成为全省唯一、全国7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之一,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1600家、两年翻番,连续四年获评全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。

襄阳这座曾凭“隆中对”,就让天下三足鼎立的智慧城市,今年发展又有哪些“锦囊妙计”?

发布会上,《小布问市长》↓↓↓

640_wx_fmt=png&from=appmsg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

强力推进“2521”工程,全年计划实施20个投资过百亿元、50个投资过50亿元、200个投资过10亿元、1000个投资过亿元的项目,目前,我们谋划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588个、总投资1.2万亿元、年度投资2648亿元。

每一位市“四大家”领导都担任产业链链长,包保重大项目,帮扶重点企业,联系县(市、区),协调解决项目推进和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。

确保招商引资项目签约2个月内完成注册、6个月内开工建设,开工后2个月内统计入库、重大产业项目力争1年内竣工,竣工1年内达效。

建立以项目论英雄、奖罚分明的项目建设考核办法,每月考核,定期督查,对项目建设推进不力的挂牌督办。

640_wx_fmt=png&from=appmsg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 (1)

力争一季度全市GDP增长7%左右,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%,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%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%,外贸进出口增长9%以上。

一季度,全市将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39个、计划总投资1799.3亿元。

举办产销对接活动11场。组织政银企对接活动15场,实现银企合作签约57亿元、产业链授信签约45亿元、政银合作签约229亿元。

以“欢GO襄阳·乐襄消费”为主题,开展“迎春促消费年货节”等各类促消费活动200余场次,先后投放文旅、汽车、商超、餐饮等各类消费券(电子券)3700余万元。

一季度襄阳出口总体平稳、稳中有升。其中,预计东风股份出口整车5000台,较上年同期翻番;龙佰襄阳钛业、骆驼蓄电池、比亚迪弗迪电池出口超2亿元;中化六建、襄阳轴承出口增幅达到50%以上。

今年以来,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87个、总投资1639.7亿元。

聚焦电商直播、商贸物流、乡村振兴等增长点,培育一批经营主体。

640_wx_fmt=png&from=appmsg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 (2)

支持东风纳米新能源乘用车、东风轻型车智能制造和绿色工厂等一批新能源整车项目达产满产,打造爆款产品,力争2024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5万辆。推动比亚迪动力电池、骆驼低压锂电池和储能电池、赣锋锂电新能源锂电池等关键总成和零部件项目加快见效。围绕整车和主机企业,引进新能源零部件企业落户,加快形成乘商并举、整零协同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。

支持东风股份、东风纳米、腾龙汽车等骨干企业依托应用场景,研发生产智能网联环卫车、物流车、网约车和公交车;推动九识科技、北京新石器慧通等无人装备企业在襄阳落地,导入相关产品,力争2024年全市智能网联汽车和无人装备产量突破4万辆。

深化襄阳市与东风公司战略合作,支持东风康明斯、东风德纳、神龙工厂等东风在襄企业研发生产绿色化、电动化产品,提升产销量和市占率。引导三环锻造、三环车桥、襄轴、新火炬等一批汽车零部件企业加快电动化、智能化转型,提高新能源汽车产品占比,力争全市向新能源汽车领域转型的零部件企业超过50%,骨干企业的新能源产品占比超过50%。

充分发挥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中心、隆中实验室等国家、省级平台优势,与重点高校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,开展技术创新,培育产业人才,推动汽车产业加快转型发展,打造全国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高地。

640_wx_fmt=png&from=appmsg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 (3)

2023年,襄阳市粮食产量94.62亿斤、稳居全省第一,实现二十连丰;猪、牛、禽蛋产量全省第一,羊、家禽产量分别居全省第二、第三位。新的一年,襄阳将加快打造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和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,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95亿斤左右,让更多的襄阳优质农产品走上百姓餐桌,全力以赴守好人民群众的“米袋子”“菜篮子”。

截至目前,全市540万亩冬小麦等在田作物长势良好,为夏粮丰收打下坚实基础。排查各类农业经营主体2496家、设施大棚6.7万亩,确保避险措施落实落细。组织255个抗灾工作组、1032名农技人员开展技术服务,组织清理沟厢146.8万亩,加固大棚3482亩。农业专家手把手传授小麦、油菜、食用菌、茶叶、中药材等作物减灾技术,全力修复损毁设施,尽快恢复功能。

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,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188万亩左右。在8个县(市、区)整建制提升小麦单产,打造一批“万亩高产片、千亩示范方、百亩攻关田”,力争项目县平均单产增长3%。提高水稻、小麦等主要农作物的机收减损水平和烘干处理能力。

全力建设好、运营好、推广好“襄飘天下”品牌矩阵,不断提升“襄”字号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。依托襄阳交通区位优势、农业资源优势,加快建设全国性农产品交易储备加工中心。

大力实施“十百千”工程,全力打造美丽生态、美丽经济、美好生活“三美”乡村,力争2024年建成10个标杆村、40个先进村、200个提升村,奋力推进襄阳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。

640_wx_fmt=png&from=appmsg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 (4)

一、聚力产业发展壮大

加快推进赣锋锂电、康贝尔电子、汉瑞通信、长飞光坊等项目尽快投产;确保全年新开工项目不少于100个,完成投资不少于200亿元,新入库投资额不少于300亿元的目标。

聚焦电子信息、新能源新材料、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,招引更多头部企业、链主企业,加快推动特瑞阳光、创格电子、伊卡鲁斯汽车等项目尽快落地,力争全年引进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00个,争取完成3个百亿级以上项目的任务,确保城市新中心重大项目上半年每月开工1个以上、下半年每月开工2个以上。

二、着力提升城市品质着力打造区域科教中心,加快襄阳五中附属初中、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东津校区、襄阳科技职业学院二期等项目建设,建强用好华科工研院、隆中实验室等科研平台。

着力打造区域医疗中心,加紧推进同济襄阳医院项目,确保市第一人民医院东津院区项目、市中医医院东津院区项目尽早投入使用。

着力打造区域金融商务中心,加快推进汉江国投总部大楼为代表的东津中央商务区建设,打造集总部经济、金融服务、高端商务等于一体的城市会客厅。

着力打造区域文旅会展中心,提升华侨城影响力,加快推进汉江生态城蓝色星球、汉江之眼、冰雪世界等项目;以举办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为契机,运营好全民体育运动中心,盘活各类场馆资源。

三、持续提升配套水平一是优化完善主次道路,加快东津至庞公、襄州大桥及东津湾路、汉广大道等重要节点和关键路段建设。二是完善城市配套建设,迅速补齐新区配套短板,围绕场馆、医院、学校等重点区域,提供更多便民、利民的公共服务和商业设施,不断点旺东津城市“烟火气”。三是加快完整社区建设,加快集社区商业、医疗、文化、养老等于一体的社区邻里中心建设,让城市更宜居、生活更便利。

640_wx_fmt=png&from=appmsg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 (5)

挖掘文化底蕴,让历史文化“活”起来。保护好古城历史文化资源,把历史演绎为现实,加快推进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。充分利用古城现有文保设施,“一馆一主题”建设特色专题博物馆,同时,建设马跃檀溪、孟浩然故居涧南园等历史人文景观,全方位展示襄阳深厚的文化魅力,让优秀历史文化真正活起来、传下去。

疏解功能、人口,让古城空间“优”起来。按照“人口总量只减不增、单位只出不进、建筑高度只降不升”的原则,积极稳妥疏解古城功能和人口。将在去年完成10家单位外迁的基础上,进一步腾出古城保护利用空间和资源,让古城既保留烟火气,又有业态的承载空间。

提升历史风貌,让核心景观“联”起来。将历史风貌提升与文化挖掘、旅游发展相结合,一体规划、整体实施。以古城墙、护城河、古街巷为重点,构建南北中轴线、联通古城墙、打通护城河、建设观光环线,彰显古城城、池、堤一体化的特色体系,促进文化内核与城市形态相协调。

丰富文旅业态,让旅游产业“火”起来。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,加快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。利用腾退空间,招引市场主体,激发民间投资,开发“襄阳有礼”文创产品,打造一批兼具烟火气、文化味、时尚范的古城精品项目,让古城成为有说头、有看头、有玩头的精品旅游景区。同时,加强与周边景区联动协同,形成两日游、三日游精美旅游线路,打造精致旅游城市。

标题:
网址:
错误内容:
姓名:
电话:
 
新闻热线:
投稿邮箱:
网络新闻部: